王学泰 / 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 / 2013年10月01日
《监狱琐记》是一部真实而深刻的监狱生活记述。作者以自身作为“现行反革命”狱囚的经历,详细描绘了1975年3月至1978年10月在北京K字楼看守所和北京第一监狱的所见所闻。书中生动细致地展现了监狱的日常生活,包括狱囚之间的互动、狱警的管理方式,以及囚犯们为了生存和尊严所做的种种努力。 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监狱体制的冷酷和无情,更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与坚韧。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,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狱囚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,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这本书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反思意义的作品,值得每一个关心人性和社会公正的人去阅读。
可滚动、双指缩放查看
第一章:引子
1.1 写作背景
时代背景:文化大革命时期,社会动荡,法治不健全。
个人经历:作者王学泰因言获罪,遭受迫害,进入监狱。
1.2 写作目的
记录历史:通过个人的监狱经历,反映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现象。
揭示问题:展现监狱系统的弊端,探讨法治的重要性。
第二章:初入囹圄
2.1 入狱初体验
心理落差:原本的正常生活被打断,突然而至的监禁生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。
环境适应:描述监狱的环境,包括与狱友的初次接触和相互适应。
2.2 监狱里的日常生活
作息制度:严格的作息时间和管理规定。
劳动改造:参与强制性的体力劳动,以及这种劳动对身心的双重影响。
第三章:狱中人际
3.1 与狱友的相处
人际关系网:在有限的社交空间内建立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生存策略:如何在囚犯之间保持自我,同时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。
3.2 与狱警的互动
矛盾关系:狱警既是管理者也是压迫者,囚犯与之存在天然的矛盾。
权力斗争:监狱内部的权力斗争及其对囚犯的影响。
第四章:反思与觉悟
4.1 对社会的认识
反观社会:通过自身遭遇,对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法治缺失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人民意志:意识到人民的意志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力量。
4.2 对个人的反思
罪与非罪:反思自己入狱的原因,对罪与非罪的界限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自由之价:深刻体会到自由的可贵,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和捍卫。
第五章:出路与希望
5.1 重获自由
释放经过:描述了被释放的过程和心理状态。
重新融入:回归社会后的生活重建和心理调适。
5.2 对未来的展望
法治期望:对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充满期待。
个人信念:坚持个人信仰和对民主法治的信念,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。